Web3 如何和乡村建设结合及 LX 乡建小组成立的讨论

Web3 在想象一片数字原生的世界,但人还在生活在土地上的,两者需要结合,乡村具有广袤和自然的土壤,乡村振兴也亟需数字化技术赋能。

从2024 年下半年开始,LXDAO 也陆续参与了许多乡建相关的工作,包括推动南塘 DAO 的成立、参与乡建 DAO 工作坊,以及 Marcus 带领的对南塘和吾乡的调研。

经过这一系列的探索,我们可以知道的是,Web3 与乡村振兴,有着一致的精神内核,都在想象一种人们可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生产关系,也不约而同的发展出了中心化的自组织模式。

双方围绕着如何实现“共建共治共享”,有过不同方向上的探索。传统的乡土式的自组织可以为 DAO 提供协商民主以取代形式民主达成更具实践意义的去中心化模式,DAO 可以为乡土提供数字化工具以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可信度,两者结合有望在现实的场景下构建出双方共同期待的新型生产关系。

吾乡乡创:乡村社区业务场景、在地资源协调和基础设施

  • 提供乡村基础设施,包括众创空间、非遗工坊等,在地的孵化和创业支持平台。

  • 政府资源对接:吾乡在成都市有深厚的政府资源,目前已联系成都市社工部新社会阶层人士协会的会长,其表示可以提供支持

  • 联动羌族银饰、蒲草编织等非遗资源,推动“技术+非遗”产品开发,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。

  • 提供社区协商经验,通过发动社区成员共创文化活动来激活社区活力。

    2024 箭塔年猪祭1.0.M4V

    吾乡公司简介.pdf

LXDAO:程序员资源对接、区块链技术与治理模型

  • 对接开发者资源,开发者活动筹备
  • 提供 Web3 技术培训与链上治理工具教育,提升乡村项目管理与决策效率
  • 协助探索区块链和乡建的落地场景,帮助发现应用落地需求
  • 协助社区治理模型设计,保障共治共享的技术实现。

南塘DAO:提供场地、资金、乡建资源

基于以上背景,预计划成立 LX 乡建小组,进行三方合作:

  • LXDAO 在 Web3 技术和区块链治理模型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
  • 吾乡乡创孵化器深耕乡村振兴多年,专注于通过激发社区活力来带动乡村发展
  • 南塘 DAO 则牵手两个领域,实现更好的相互了解与资源链接

三方合作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这一领域的深度挖掘,旨在从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开始、到挖掘需求、产出解决方案,一步步引导两个领域的融合,实现共同的目标。
欢迎大家讨论 ,从落地性和 LXDAO 社区出发,分享你的建议和想法 :heart:

探讨 1: Web3 如何和乡村建设结合?

乡村是中国发起自组织实验的最早先行者,是关于治理探索的先行地,但是由于大多数村庄都是散状分布,很难将乡村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,而且,不同的乡村文化,地域,村民都不同,相互之间沟通成本也过大。

1. 重塑信任机制:解决乡村「形式主义」与协作低效问题

  • 核心矛盾:乡村治理中常存在信息不透明(如政府资金使用、项目执行)、村民参与度低、形式化汇报等问题。
  • Web3 解法
    • 链上存证:将村务决策、公共资金流向等关键信息上链(如政府采购记录、工程验收证明),不可篡改且可追溯,减少信任成本。
    • DAO 协商民主:借鉴传统乡村“乡贤议事”模式,用提案投票工具(如 Snapshot)让村民实质性参与决策,避免“少数人拍板”。
    • 案例:南塘 DAO 的治理争吵可通过链上贡献积分(如 FairSharing)量化参与度,减少情绪对抗。

2. 激活经济流动:为乡村引入可持续性模式

  • 核心矛盾:乡建依赖政府/企业输血,缺乏内生经济循环;年轻人因无收益机会流失。
  • Web3 解法
    • 劳动确权与激励
      • 村民参与公共事务(如清洁、种植)通过链上积分记录,积分可兑换本地服务(如创客空间使用权)或跨村流通。
      • 数字游民以技能(如设计、编程)换取积分,形成城乡资源互换。
    • 资产 Token 化
      • 生态农产品预售代币化(如“南塘大米 NFT”),城市消费者提前投资,村民获得生产资金。
    • 案例:吾乡的线下空间若通过 DAO 众筹以及建设,智能合约可自动分配收益给参与者。

3. 构建数字基础设施:打破乡村信息孤岛

  • 核心矛盾:乡村信息分散(如村民技能、土地资源),难以匹配外部需求;数字化工具门槛高。
  • Web3 解法
    • 去中心化信息网络
      • 村民技能 DID 认证(如木工、种植经验),链上匹配企业订单(如手工艺品定制)。
      • 土地/农机等资源登记上链,实现共享经济(如空闲农机租赁)。
    • 低门槛工具
      • 用钱包地址替代复杂账号体系,村民扫码即可查询积分、参与投票。

可以一步一步来(其实我在测试其他东西)。

测试啥? :rofl:

一个机器人而已,效果就马马虎虎呗。再推你一波呗。
顺便再说一下乡建问题。
相对于网络基础设施与建设方案,最好第一步建设时候,不急于用web3的解决方案。特别是一些乡村数据没有进行完整梳理情况下。建议还是用web2方式来先行建立一些demo进行一段时间试运行。等一些东西验证完毕。然后再像web3迈进。
以上主要基于:
1.成本因素考虑(web3经济成本稍微高一点,但是没想象那高,但是试错成本不低),相对web2的网络基础设施测试基本很低。
2.乡建原生群众学习与使用路径相对于web3可能难度不低,其实web2在某些专用系统学习难度也不低。
3.数据难题,特别是早期乡建项目方面的软件工程,市面上都没有成熟方案与模板,很多东西都是在摸索中前行。相对直接使用web3可能在系统的软件工程构建长期调试上有很多不便。如果先采取了web2的方式先模拟运行,形成一套完整数据与工程方案,抓住核心数据再上web3。对于长期项目稳定性,一致性可能更好。

1 Like

我们在开发一个不用vpn,可以用手机/微信登陆的钱包,可以降低一些使用成本

1 Like

赞同合作,但结合的方式可能需要再考虑一下。

关于这一部分,其实政府自上而下做过很多努力,虽然用的是联盟链:交通部正在东北做区块链项目试点;山东基本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政务链,社保也上链了…… 但做成这些事情是很艰难的,比如某北方省政府想上链全省政务,哪怕明确说明采用零知识证明只会共享部分数据,某些市级政府部门还是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共享数据,花了一两年的时间还没协调完。在北方这种官僚化严重的地方,政府从上而下推动项目往往是最容易的,但这种情况下一个省政府想让市政府共享数据都这么艰难,民间组织想推动政府信息上链遇到的阻力只会更大。

同时,南塘DAO虽然记录链上积分,但因为是在地协作,大家能真切地看到对方有没有在做事,有些应该保留链上证据的部分做得并不谨慎。

关于这一部分,如果真想匹配外部需求,应该也在企业同步推广这项技术,才能达到效果,但对方之所以希望跟LXDAO合作,就是不想用联盟链技术,而更倾向于在以太坊或op上做这件事情。虽然政府没有明确禁止企业使用公链技术,但公链技术涉及到合规问题,所以企业为了少惹麻烦,想用区块链技术的,基本都是用联盟链。另外,一个企业如果要合法使用以太坊或op,这个企业首先得备案翻墙的事情,那这个企业至少得是外贸企业,但外贸企业能用的上村民技术的很少。

如果村民用了这项技术,而企业不能用,那企业仍然不能据此找到合适的乡村人才;如果只是村民之间用,乡村本来就是熟人社会,谁有什么技术,有什么资源(如空闲农机),大家基本都门儿清,没有用的必要。

2 Likes

可能的结合及行动方向::thinking:

前期:以活动筹备,资源沟通为主(3-6个月)

两个大领域的融合,前期在具体的需求之外,更基础的双方的相互了解,具体的需求会在了解的过程中涌现,也只有这样涌现出来的才是契合实际需要的真需求,故计划举办一系列的活动,来达成双方人员见面交流的目的,可能的活动方向有:

  • LXDAO-休闲黑客松、Mini黑客松活动的在地同步举办
  • 乡村/区块链社区治理的共性与问题研讨会
  • 合作社经济+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研讨会
  • 代币经济学在现实世界应用的可能性研讨会
  • LXDAO 价值分配模式和工具在吾乡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探索
  • 以太坊之夏-乡村共居分会场
  • 乡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如何吸纳线上社区进行共创的讨论会
  • 开展针对乡村干部和乡建群体的 Web3 启蒙工作,针对 Web3 的意义、其推动的变革展开普及工作
  • 为 Web3 群体开展乡村建设的启蒙工作,了解乡村建设的意义、追求和实践
  • 对乡村发展目前所需要的数字工具,开展调讨活动
  • …….

中期:以解决需求为导向,开发 Web3 公共物品

经过前期的交流,我们可以发掘出乡村可以和 Web3 结合的真需求,根据这些需求,来整合各方资源,开发解决真实世界需要的 Web3 公共物品。

此部分需要根据第一阶段发展来决定后续计划。

嗯嗯,对了,在箭塔吾乡这边可能更多是自下而上,具体如何做还得在接下来进行一些需求交换挖掘及一些落地实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