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残酷共学”这个活动的一些想法

在四月份,我发起了以太坊协议残酷共学: https://twitter.com/brucexu_eth/status/1775319533420736993

最终有超过 15 位同学报名学习,目测有接近 10 位没有被淘汰完成计划。期间我也对一些学习笔记进行了输出,例如 https://twitter.com/brucexu_eth/status/1776103944718262501https://twitter.com/brucexu_eth/status/1787691270229704855 。在自身知识水平提升的同时,还有了一些知识和信息的曝光。同时这个仓库本身,也拥有了大量的原创笔记和思考可以进行整理和二次加工。

什么是“残酷共学”?

  • 你必须每天围绕某个课程进行学习,每周只有两次请假机会,通常每天需要花费半个小时最好一个小时来学习
  • 你必须提交你的学习证明(按照课程设计)到这个仓库来证明你今天学习了
  • 如果你没有完成上面两点,你会立刻被踢掉并且标记为失败
  • 这个共学计划将会持续数周

报名方式是完全基于 GitHub 的流程,通过提交 PR 进行申请,合并 PR 之后拥有更新权限,更新到自己的 Markdown 笔记下面。同时还会有一个小型的交流群方便交流。

更详细的说明在这里:GitHub - brucexu-eth/intensive-ethereum-protocol-study-group: Intensive co-studying group for Ethereum Protocol 残酷以太坊协议共学小组 。之后,OP 中文力量也参考发起了 OP 残酷共学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OZw6wA_sJKpezlDQaXt0cw

好在哪里?

  • 非常残酷,所以真的有效果。很多共学都是大家已开始激情满满,第三天就没动静了,每个人有无数的理由来跳过,每个人都会很忙。所以残酷共学没有理由,每天都需要学习,至少半小时,通常一个小时左右。如果你没有办法达成,就不要报名。
  • 一群人相互监督,同时学习笔记公开,学习进度完全公示。一旦进入计划,会有一定的驱动力完成,因为失败了可能会不好看。
  • 运营成本极低。找一个好的资料或者策划一个好的选题,剩下的大家自己学习研究即可。如果可以配置一个助教或者专家答疑,效果就会更好。全流程可以基于 GitHub 实现。不设置过重的运营工作。
  • 大量原创笔记和资料产生,全部在 GitHub 上面,开放开源。可以基于资料进行二次整理和传播。
  • 可以筛选出来当前 Topic 比较优秀的研究员。毕竟能坚持下来,然后还有比较好的笔记。
  • 不需要专家带领(如果有更好),更多的是自己想要学习什么,怕坚持不下来,拉上一堆人一起。所以需要有一个不错的系列资料。
  • 可以在教育这个方向有抓手,可以持续的活跃社区,同时可以给予一些激励转换成为活跃社区成员。

改良之后的版本

经过一轮共学活动,通过我的实际观察和体会,目前发现了以下问题:

  • 5 周时间周期有点长,所以改成 3 周比较合适,正好迎合 21 天精通 xxx 的 Meme + 21 天养成一个好习惯,也不会特别累。所以周期可以用 3 周一期,1 周休息和报名的方式
  • 缺少运营助教的支持,我本身比较忙,所以很少有在群里进行互动,大家也都是各自学习没有任何交流。实际上如果有一位助教可以进行沟通,组织周会交流,同时把一些资料进行整理和群发,学习效果和体验就会好很多
  • 大家的笔记和内容缺少整理、转录和输出,实际上有很多好的原创素材和知识点,可以整理后发推特等,都是很好的内容素材
  • 可以适当开发质押合约等增加残酷程度,比如报名流程增加质押 Token 的操作,失败没收 Token 资助公共物品和最后完成的其他同学
  • 开发一个网站以及相关功能,方便自动化创建 GitHub repo 甚至实现自动化每天检查,不然现在需要手动的进行更新和 Check
  • 最好每周一次周会,尽量报名的人都来,对近期学习的内容进行交流,每个人都需要发言
  • 对于完成目标挑战的同学,可以鼓励做一些分享和文章,通过征稿的方式,可以给予一定的金钱奖励

共学的主题主要以:以太坊、技术、Web3 和 DAO 相关为主。功能和流程设计是 Permissionless 的,因此我们非常欢迎各种 Topics 的创建和发生,可以联合相关合作方、合作社区发起。

共学可以是书籍、系列视频教程或者系列文章,质量需要好一些经过考验,不需要专家和老师授课,因为现场分享质量很难控制,投入也非常大。我们不需要有固定的时间一起上课,可以自己灵活设置时间。

最终版本如下:

时间周期

4 周一期,一周时间报名和宣发,3 周时间学习。活跃主题(英语、Solidity、以太坊协议 等)可以滚动开办,一年 12 期

残酷学习

每天学习,通过笔记和证明进行打卡,每周仅可缺席 2 次,超出 2 次立刻踢出当前残酷共学小组。必须突出一个残酷,不残酷没效果,没法坚持的请不要报名。

专家组负责策划优质主题,并且配置相关的资料行程一个文档。运营组可以负责助教和活动策划。

学习的证明可以根据内容进行设计。如果是书籍,就是读书笔记;如果是英语听写,就是听写的句子;如果是健身,就是提交心率图。

整个流程还是用 GitHub 来实现,非程序员可以先参加 GitHub 残酷共学,其实使用起来很简单,可以终生受益。

学习的过程可以自由组合流程,比如可以增加质押模块、周会模块等。这个可以思考共建。

学习本身不推荐设置激励,因为学习知识就是最大的奖励。我们可以设置 500U or 500LXPU 一期,主要给到策划主题和整理资料的朋友或者是助教。我们也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征稿活动,针对优质的分享者进行笔记征稿来实现激励。

对于一些赞助型的内容,比如一些新的技术或者项目方的利益相关课程,则可以设置一些学习目标和通过的奖励来实现。比如对于某个项目方 A,希望有一些人可以学习他们的开发文档,然后产出一些文章或者项目,那么赞助 2000u 形成一个奖金池,然后完成目标的进行分配。这一部分可以实现一个智能合约。

开发“残酷共学”这个项目(https://IntensiveCoLearn.ing)

考虑到这个品牌、形式和模式,我们可以发起一个残酷共学公共物品用来解决 DAO 里面学习的问题。这也完全符合 Web3 和 DAO 的一些理念和文化:

  • 开放开源:基于 GitHub 运行,所有输出的内容都是 Digital Public Goods
  • Permissionless:残酷共学模式是一个最佳实践,任何人、组织和项目都可以自由的发起
  • 去中心化:不需要老师,不需要带头人,任何人想要学习一个东西,找到好的资料都可以发起

我已经注册好了 https://intensivecolearn.ing 域名,用来介绍这个模式并且帮助大家发起相关残酷共学活动。所以需要一定的开发工作量:

  • 残酷共学模式介绍
  • 可视化的创建 GitHub repo 在 Intensive CoLearning · GitHub 并且简化的 Onboarding 流程
  • 自动化的 Bot 来实现自动根据 commit 标记某个人是否完成了共学目标,而无需人工操作

扩展阅读

2 Likes

完全同意,并衍生到lxdao 冲鸭!!!

赞复盘。下次可以来一个web3://的残酷学习😄

2 Likes

zhou博士 可以来一个EthStorage 储存方向的共学 :yum:

非常同意,可以搞起,不过共学的主题主要以:以太坊、技术、Web3 和 DAO 相关为主。
有些多不?还是需要在更明确的目标和领域,还有主要想针对多人群~

这个要看发起人和相关比较好的资料。然后 LXDAO 发起的自然是 LXDAO 针对的目标人群,ETHPanda 发起的可能就是以太坊相关的。大概是这个意思。

残酷共学是不是最好流程上可以固定一下, 然后出一个github 使用教程 。这样后续可以继续跑下去。

参与了以太坊残酷共学5周,感觉是非常棒的体验

  • 因为是感兴趣的共学主题,所以会养成每天预留学习的时间
  • 因为学习打卡是 github 上公开的,会有 peer pressure 所以偷懒的压力比较大 lol
  • 在 EIP Fun 周会上每周进行共学进度 check 和分享,通过内容输出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最好方式,也可以同时学习别人的研究内容,和激发一些其他理解和灵感

我们最近在搞 OP 共学,有很多向残酷共学学习的地方

我想到的一点是:参与者必须对某一特定的话题有高度的兴趣或明确的目标,如果只是简单感兴趣,可能不适合这种模式。因为它对投入的精力是有要求的,并且用打卡/质押/输出/踢出去(社会压力)等方式去检验参与者动机的强度。因此我觉得对于共学主题是有一定要求的(参与的人对于共学带来的回报有预期)。如果共学过程的设计能够增强对回报的预期,比如集体的内容产出,等等,如残酷共学中所激发的内容和点子,它也许会吸引到更多人。

https://udaya.dev/ 网站可以类似这种风格,简约的传达理念,然后提供一定的功能。

第一期以太坊残酷共学今天刚好结束了,说一下参与的感受:

  • 整个过程的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精力调整,但是更难的地方在于每天坚持
  • 能够从别人的输出中学到不少,因为每个人的视角、学习的侧重点不一样,这点很重要,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
  • 在共学过程中的交流很棒,有了交流的学习效率会更高,还能认识新的小伙伴
  • 残酷共学只是一个雏形,围绕学习这个核心,运营上可以做出很多有趣的细节,为不通的群体制定相应的主题,而且成本相对比较低,可以慢慢形成一个品牌
2 Likes

残酷共学是非常好的创意,虽然没有加入到此次活动,但我已经在生活中发起了类似残酷共学的学习计划,依靠对赌的方式与朋友们对感兴趣的事项进行学习打卡

完整的参与了这一期活动,确实收获了很多,有几点感受和ray相同,

  1. 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时间节点,让我可以有心理预期和制定计划
  2. 强制,透明的规则在“监督”我进行输出
  3. 通过组队参与活动,能看到每一个人对同一个学习目标的不同视角的解读,各种想法在碰撞,从别人的学习笔记中学到很多知识
  4. 学习目标,时间周期(计划),过程规则,交付物(输入输出)每一个节点都是不可或缺的

避免有人碰瓷,在这里特别备注一下,这里的 “706 共学” 扩展资料,是因为朋友推荐,我要来看了一下(实际没看完,太长了),就放在这里为大家补充多维度的视角,方便大家看看其他共学是怎么做的。

“残酷共学”的最初理念和想法来自我在 19 年学习数学的一场实验,我们十几个人一起每天学习数学,并将一些笔记和算法实现上传到 GitHub 进行分享和交流,最后有 9 位朋友坚持下来了。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,因为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证明了大家的学习和坚持的能力,另一方面经过长期密集的交流大家也构建了信任。所以我继续发起和优化残酷共学其实有两个私心:1. 敦促自己认真学习,我发起的没坚持下来太丢人了吧。2. 找到能对话、共事的好朋友,如果连资料都学不完、搞不懂、坚持不下来、Git 都不会用,那也没必要一起交流什么的,没法有效对话。

所以我也鼓励 LXDAO 的成员,在讨论、交流一些比较大话题之前(例如叙事和开源研究),要先做一期 21 天残酷共学,参与者务必要把相关资料彻底研究清楚,之后留下的人、笔记还不错的人继续讨论和交流,这样才会减少无用的交流和讨论,提高质量。

下面是当时的朋友圈截图:


残酷共学最初的灵感来源于跟同事的一段对话


没想到,一学学了三个月才彻底学完,数学就是大坑

我在这里重申一下,“残酷共学”这个品牌或者说是独特的共学模式,是我首次提出、原创的,我为它赋予一个独特的、有趣的名字,是因为我希望它可以有别于其他的共学模式。 作为基于 GitHub 的开源的方式,我没有意向、也没有办法强迫所有人都必须把我的名字作为 Credit 加入到他发起的“残酷共学”,我也鼓励更多的人基于这套模式进行延伸扩展。残酷共学所有的一切,都是免费开源开放的公共物品。我个人发起的残酷共学也都是完全免费的,也不会搞收费、质押、分奖学金什么的,因为我本人的理念就是学习到的东西就是最大的收获,你爱学不学跟我没关系,我也不想浪费精力管理你。

最后避免引起误解,再次声明一下,“残酷共学” 跟 “706 共学”没有任何关系,我也从没有借鉴过 “706 共学” 机制, 这一点大家可以自己对比一下。实际上由于 706 共学手册内容量太大,我根本没有看完,因为我是个程序员看不了太长、太虚的文字,喜欢简洁、简练、清晰的,也因此残酷共学的规则被我压缩到 5 句话:

上面就是我压缩到极限的、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残酷共学规则,设计一个去中心化、运营成本极低、自我驱动、开源开放的共学模式,不需要太多的说明

1 Like

更新下,Web3 URL 残酷共学也已经完成啦。

1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