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打开任何一个应用,开屏广告都在问我,双十一来了,要不要去淘宝?我在点跳过的时候,总是会不小心点到跳过按钮以外的地方,此时苹果手机就会弹出一个框,xxx应用要打开淘宝,是否同意?我点了否,结果就在当前应用的内置浏览器打开了淘宝。如果我的网速慢点还行,我看着我手机上显示的5G信号以及淘宝弹出的双十一动画和大Logo陷入了沉思!原来我每个月在5G上多花的话费,是为了看广告的时候更快一点!
按道理说,一个购物app应该做好的事情是让用户买到优质的商品,让商家更好的将商品卖出。就像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时喊出的那句口号: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!
但实际上,一个购物app在做的事情是通过算法对商品展示权进行垄断,让商家以没有利润的方式卖出商品,让消费者买到劣质的商品。商家和消费者都痛苦不堪,不用平台吧,对于商家来说东西卖不出去,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,毕竟线下生意已经被线上平台干死了。
之前有个数据显示,大促期间商品的退货率甚至高达80%,最离谱的是,这么高的退货率下,商家竟然还有的赚。也就是说20%的成交商品的利润可以覆盖100%的商品售出成本,这些成本包括平台投流,发货运费和运费险等。我不是一个喜欢退货的人,但看着这个数据,我觉得我就是个冤大头,我不仅为自己购买的商品进行了付费,而且还为其他人购买者的售出成本进行了付费,毕竟商家算的是总账,他的定价策略是按照80%的退货率进行的,所以无论我想不想,我都必须为之付费。这是一个比谁更蠢的时代。
我经常在想,是什么导致了当前的局面。要说是平台方吧?我觉得他们应该也不想这样,没有谁是一开始就想当恶龙的。但平台方在选择活下去和成为恶龙之间,选择了成为恶龙。仔细想了想,现在这种局面是在拼多多出现以后才变得严重的。拼多多出现以前的淘宝京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,他们还是保持逼格的。但他们看着拼多多市值高歌猛进,而自己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,终究还是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。
按道理说,市场激烈的竞争,应该让消费者得利才对,怎么会出现现在这种平台,商家,消费者三方都受伤的局面呢?
我想了想,问题应该出在当前的市场结构。
阿里巴巴京东这些企业都出现了二十多年了,他们公司的架构都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顶层设计之后才出现的,而是一步一步根据市场调整成现在的样子的。
公司架构的调整涉及到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利益分配,改革意味着要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。公司内部在面对改革的时候,往往是非常保守的。改革能之所以能顺利推进,是因为不改可能就死了,既得利益者在选择收益减少和收益为零的时候,选择了支持改革。但是能通过的改革方案也是非常保守的,不完整的改革会让公司的运营产生巨大的制度成本,而电商公司这些成本都将由商家和消费者承担,这才是当前平台、商家、消费者三方都不满意的根本原因。
那么未来出路在哪?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平台能否解决当前问题?我还在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