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LXDAO 未来的回答及一份提案

元宵落幕,新年开场,先为今年的精彩向大家道喜~

当下也正是一个叩问未来好时机,借着Ray的问题,我试图从我与LXDAO的过去中找到一些关于未来的线索。

我的关键词:LX | 良心

我与各位良心们相识不算久,粗算不足半年,回想当初,我与LX并不契合,LXDAO给我的自我介绍是:A solution on supporting valuable Web3 Public Goods and Open Source sustainably。

里面两个关键词:公共物品和开源,我都不认识。

不过我抓到了我的关键词——良心;在加密世界这场数字大逃杀中,良心=可信任=具体的人,我对lx后面的人抱有欣喜的期待,这种期待是我繁杂的信息中保持探索的源动力。

认识公共物品

探索的第一块拦路石,是“公共物品”。

我记得为了公共物品的定义,我还在群里与大家有过一番讨论,也因此认识到了私人物品、俱乐部物品、共同资源池、公共物品的[分类],以及其模糊的、随时空条件变化而变化的[边界],即使是公共物品,也[分为]纯公共物品与部分公共物品,认识到了公共物品的[问题]、[解法]、[不足]和[思考];被动而有趣的获取了许多新的知识,进一步认识了lxdao所要面对的,是一个怎样的命题,这个命题的解,也指向了LXDAO的未来。

部分我附带了超链接,但在论坛此超链接无法跳转到文章的指定段落,可以在此查看)

潮汕人的公共物品-宗祠

过年期间在老家,顺着公共物品的视角,我对宗祠有了新的认识;

我认为宗祠是符合公共物品定义的,虽不严谨,但我好奇的是,宗祠的生产,似乎部分有效解决了上述公共物品的搭便车[问题]

搭便车问题是指:在小区安装电梯,由于参与者的理性与自利性:某户不想分摊费用,但因公共物品属性,其也可使用此电梯,不分摊是其利益最大化的选择。这会导致公共物品最终获取无法生产出来。

那宗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?我去问了我奶奶。

答案是:宗祠募资的时候,没有规定谁家出、出多少,每家每户出多少全凭心意、凭良心。当然,凭良心里,也有会自利性的考量,但会自主协调,即:打听打听与我家条件相似的人家的“心意”是多少,在这个基础上微调;也有奖惩机制:不捐、少捐者会被嚼舌根,多捐或多出力者,会被称赞;这不单是声誉上的奖惩,也代表着其在村集体中调动资源能力的增减。所以,搭便车问题似乎通过乡村的“声誉系统”来解决的。

类似的现象,在公共物品的实验中被提到,这使得实际情况里搭便车发生的比例比数据预测的要少,但没有少到宗祠的比例,对此我有三点猜测:

1、用于声誉评价的信息量不足:大多数公共物品的实验是在城市,相比于乡村大家知根知底,城市里你不一定知道你邻居叫什么,也就无从对其进行声誉的评价:某人捐的1元可能是他生活费的十分之一,他人捐的100可能是九牛一毛。

2、声誉对于资源的影响力不同:在乡村,声誉关乎的是你家祖孙三代的,特别在宗祠这事上,可能是祖宗十八代,在乡村被排挤,会带来生产生活上的损害,比如红白事不帮忙;但在城市,其他人的排挤并不影响我对社区资源的获取。

3、文化惯性加持:宗祠作为宗族文化的具象化,带有传承、教化、发展的功能,有效地凝聚集体力量滚动开发,在历史发展中深入潮汕人的心中,成为一种习惯,时至今日,村子里考上大学的孩子都还可以获得祠堂的奖励,这种文化也反哺了祠堂的建设。

LXDAO的未来

到这里,我感觉串起了一条线,良心是LXDAO的立身之本,是公共物品生产的底线,中国文化中讲究“任人唯贤“,先贤后能,以个人的道德补充规定的灵活性,再以民声作为其作为的定论,这在如今的Web3公共物品领域依旧需要,也就是——声誉。

假设一个集体都是自愿不搭便车的人,那公共物品的生产,想必是更加理想的;我的畅想是:如果LXDAO制定出一套广泛可用的公共事物声誉标准,将个人的相关行为记载、呈现,让公共物品可以识别使用者是否具有“良心”,当然良心的标准不统一,并以某种方式,让有良心的人,享有更多的集体资源,最终形成一种越贡献越符合自利性的惯性,那这不就是:A solution on supporting valuable Web3 Public Goods and Open Source sustainably吗。

如果把这个回答更具象,就像seedao是“数字城邦”,我觉得LXDAO是“数字宗祠”,一个承载过去、教化现在、共赴未来的公共良心宗祠,为所有公共物品开发提供有迹可循的可信基础。

现在要发起的提案:

好,畅想到此结束,以上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,需要更加严谨的探索和研究,但当下我想提案更具体的事情,既是对上述未来的初步探索,也解决LXDAO当下的问题。

**提案名称:**LXDAO历史文档

**提案缘起:**LXDAO目前的资讯记录,其信息量保持在一个内部可读的程度,也就是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可以捕捉其中信息,带来的问题是:

一、外部人加入的成本很高

二、LXDAO内部的信息差增大,自组织涌现的基础条件便是低信息差

三、贡献者的贡献记录无法指向具体、明确的场景

**提案内容:**将LXDAO现存事件材料,包括会议录屏进行在保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精简篇幅、整理结构,以超链接形式关联所有事件相关文档,在一份文档上清楚说明:LXDAO做了什么事;出发点是什么;谁为这些事做了什么讨论、调研、输出等;目前进展到什么阶段,问题是什么、收获是什么;下一阶段的安排是什么,文档要尽可能保留事件细节。

**提案规划:

第一步:从治理小组着手,提炼可用的叙事框架**

1、治理小组本季度共有12个周会录屏(现有10),将视频的“完整内容”整理为文字档。
2、文字档需呈现清晰的叙事结构(议题定义、时间进度、因果关系等),让读者可轻松、快速获得所需信息;包括不限于:

  • 会议内提到的其他信息(文件、论坛贴、网站等)应以超链接的形式载入;
  • 无现成文件,但属于叙事结构必要元素的内容,需另行撰写;
  • 属周会议题,但因故另寻时间讨论的会议录屏,也需整理并计入
  • 将整理后的内容,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序,输出为治理小组季度报告,报告需说明:做了什么事;出发点是什么;谁为这些事做了什么讨论、调研、输出;目前进展到什么阶段,问题是什么、收获是什么;下一阶段的安排是什么,文档要尽可能保留事件细节。

完成时间:3/10日前
推进中的示例:Governance Group Season 7 Weekly#06

第二步:将出来的框架普及至其他小组,整理出其他小组本季度工作内容

第三步:探索历史文档记载常态化、自动化方式

**提案成本(第一步):**约30-50小时的工作时长,估算方式:12个会议视频大概20小时的时长,整理示例文档所用时长大概是视频时长的1.5倍,再加上此过程中对于结构的调整、新文件撰写、新视频补充等事件所需时间而预估所得。

提案作用:

除缘起中提到的三个问题外,历史文档可直接作用于以下事项:

  • 服务于Onboarding流程,让新人低成本、详细了解lxdao
  • 服务于FairSharing ,展示出具体的贡献内容作为评判依据
  • 服务于会议流程优化

最后:如此详尽的文档记载,在传统公司中不太需要,因为其人员流动相对稳定、没有对外开放的需要反而有避免信息外流的需要;但在DAO中则刚好相反,DAO需要充足的信息来保证时空上分散的参与可以形成统一稳定的共识;虽然大量文字本身也会成为成本,但后续可通过AI解决。从这份历史文档开始,我们可以探索关于“声誉”的标准和细节。

5 Likes

好有趣的比喻,宗祠的募捐范围有血缘上的要求吗?还是一定的地理范围就可以?我自己对于广福地区最深的感触便是抱团取暖,做生意背靠背的信任,所以才能很轻松的把生意做大。毕竟在贸易世界里,最大的成本永远是信任成本。
从这个角度讲,更能理解你所表达的,良心解决的也许就是信任,有良心的开发者自然会做事有底线,像你说的它是另一种的宗教或者道德审判。
关于你的提案,很巧的是我跟ray在讨论S8的时候,有跟你不谋而合的想法,我们都想在治理这个关键模块上,沉淀治理经验,形成治理文档。但这东西稍有不慎就会做得比较复杂,如何简单已读以及能形成LXDAO的治理影响力。
我们可以在这周的治理周会的上,好好的一起讨论一下!

1 Like

太棒了,就像前几天 Cikey 在提案中所说的一样,我们终究是人,而不是工作机器,我们在 DAO 里面除了工作,也需要有生活,有交流,这样才能形成认同感,这会让我们的社区更有生命力,让良心成为一种标配。

另外对于内容的整理是一个很大的命题,这个整理不是一次性的,而是需要有持续更新和维护的机制,刚好当前官网也在做内容整理和 Onboarding 的优化,建议可以加入一起,找到一套更好的更新 LXDAO 内容的机制,然后将这套机制推广到各个工作组。

1 Like

太赞了,“准则”需要大家共识和共同维护,集信誉,贡献度,影响力和良好的正向引导

宗祠是以血缘为系带,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募捐,基本上就是在族谱上划范围。

广福地区的抱团取暖,历史背景是躲避战乱、谋求发展,在外部压力下形成的惯性,胡翌霖老师说,现在正处于数字大航海时代,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,在这个基础上,我们更需要抱团。

数字时代的抱团,血缘、地缘不再是系带,共同的理念,或者说共识,是系带;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自于几个方面,1、对言行举止的观察;2、他者的背书;3、他人与自身的契合度,而归根结底就是用于决定是否信任他人的信息量的问题。

在地合作时,眼前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信息,这些无意识发出的信息中可以让人理解另一个人的思考、行为方式;目前DAO的合作,交换的主要信息是工作信息,在特定框架下加工而出的信息,前者更容易抱团,因为信息量更大。

但是数字合作有在地无可比拟的优势就是:一切信息都可以保存;随着vr的发展,线上也可以做到在地的沉浸度,这应该三年内就可以普及了;所以理论上,我们可以像一个人的影子一样,用看电影的方式看完他在一个项目里做的所有的事情。

说的有点散,结合文里的内容,总结起来形成这样一个闭环:在数字大航海时代我们需要新的抱团方式——抱团需要足量的信息支持——如何获取、使用这些信息的标准,将形成一个影响力广泛的公共物品——这个公共物品可以提供一个可信基础解决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——在此基础上搭建起一个公共物品生态——这次生态就是我们抱的团;这是我对lxdao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。

不过这是一个还远的事情,回到当下具体的事情,我会从整理治理小组的会议记录开始,本周会有一些整理成果,届时我们来讨论一下整理的信息是否充足、结构是否清楚、阅读成本是否可以接受。

嗯嗯,我的思路是,先看有什么资料,再看怎么用好;把会议记录整理完、可用之后,来看如何用在其他事项上。

对,关键是在数字环境中我们可以将这个准则可视化、数字化、自动化,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厉害的公共物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