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和我最近在做的自我探索不谋而合。看到此帖,很激动。愿意分享一些我的想法。
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幸福?有很多原因可以探讨 我就选两个原因:我们都被“原子化”并且“异化”了。
什么叫原子化?咱们中国以前都是家族为单位进行生活,社会关系以“血缘”为主,体现在一个家族一个家族上,你哪怕去外地打工,总有一种乡愁牵绊着你,再比如现在还有地方有祭祖,记录家谱,都是表示你是家族的一份子。所以以前中国人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关系。
但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,家庭变成核心家庭,血缘关系拆散,现在邻居都不是一个姓不是一个家族的,谁也不认识谁。我们社会关系就像一个个原子一样 孤立了。
除了社会关系原子化,还有劳动的异化。
马克思有一个劳动异化论。有四个异化表现形式。我选一个重要的说,工人同其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。工人的生产方式不再由自己主导,而是劳动成为无意义的活动,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(我不想做螺丝钉 但是我为了活下去我只能做螺丝钉。我不开心)。
这就导致了,因为劳动不能给我带来幸福 我的精神也不能够随之满足。“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,同样使他之外的自然界,使他的精神本质,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。”因此出现了文化快餐,但快餐始终不能给填满精神空虚,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有“空心病”.
随着DAO的出现,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,更加注重我们是一个“人”而不是“工具”这是很好回归人本性的趋势。再加上如果能再加强人们之间的链接,改善“原子化”的状态,会提高幸福度。
就像之前疫情,不认识的邻居开始互帮互助,变得熟络起来,甚至像家人一样,是后疫情时代社会关系的重建的体现。
所以我很支持cikey提出的想法。
每周一次的情感分享,有点像重建社会关系。社会上有一种活动有类似的目的,叫“团体心理辅导”,我在大学里也帮助老师组织过。虽然名称是“心理辅导”,但其目的是帮助成员们有一个释放的空间,这个空间是绝对安全的,不被评判的,而且成员们可以通过他人的经历学习到一些应对事情、情绪的经验,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分享,得到有不同经历的人的不同视角。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来启发他人。我之前举办过几期,效果都很好,成员最后都很期待每周一次的聚会,因为在这里才能够畅所欲言,得到抚慰和支持。
我想Cikey的提议 想要达到的目的和团体心理辅导是类似的吧。
这样我们或许可以做一个类似的团体辅导 但是不是辅导 而是团体支持。
另外我也有一些建议:
1.活动,需要有一个规则。比如时间人数每次时长,要积极尊重,能不能录音,线上还是线下,不能随意插话,是不是保密,有没有主持人,是不是允许成员这次参加后下次不参加了之类的。
2.每次活动是否需要定一个预先的主题。围绕这个主题可以延伸开来讨论,不然大家东一句西一句,没有聚焦。当然实际上很有可能最后飘到主题之外的事情,但起码我们有一个开头。
3.活动若要持续进行,需要有系统组织,比如前期调研主题,配合宣传,每次活动结果可以简要在周会上分享,定期做推文…….
以上,随意分享。